天津毫纠建材有限公司

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

我在“云端”守天路

2021-07-22 16:06
來源:新華網(wǎng)

武警青海總隊執(zhí)勤支隊執(zhí)勤七中隊官兵在昆侖山口巡邏(2月3日攝)。新華社發(fā)(楊浩 攝)

新華社西寧7月21日電題:我在“云端”守天路

田定宇、楊浩

高速行駛的列車通過7月的可可西里,在長約1600米的昆侖山隧道穿行而過,在青藏鐵路守護了11年的上士羅昌強已記不清這是多少次目送列車平安穿行雪域天路。

擔負青藏鐵路昆侖山隧道守護及周邊鐵路巡邏任務的,是武警青??傟爤?zhí)勤支隊執(zhí)勤七中隊。這個中隊位于可可西里無人區(qū),其中一個哨位海拔為4868米,是武警部隊海拔最高的固定執(zhí)勤目標哨位,被譽為“云端哨卡”。

2015年10月,中隊戰(zhàn)士羅昌強的父親和爺爺來部隊看望中隊官兵,他們祖孫三代是建設和守護青藏交通線的一個縮影。

羅昌強的爺爺叫羅生芳,在1964年至1974年間參加了青藏公路整修工程;父親羅正廷參加了青藏鐵路二期建設工程。2010年12月,羅昌強來到了中隊,守護著爺爺和爸爸曾經(jīng)戰(zhàn)斗過的地方。

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修路人工作環(huán)境十分艱苦,沒有什么專業(yè)的工具。修路材料只能靠大家喊著號子、肩挑人扛地運上山,加上醫(yī)療條件差,很多人最終因為不適應高海拔的勞作再也沒有醒來。

“爺爺修的是跨越唐古拉山脈的路段,也是整條路自然條件最惡劣的路段。”羅昌強說,“從西寧到唐古拉段,爺爺走了整整半個月。當時的爺爺不大明白修路的意義,只知道這路‘非修不可’。”

“非修不可”的信念也傳承到羅昌強的父親羅正廷心里。

2001年6月,青藏鐵路格拉段開工建設。2002年剛過完年,羅正廷就來到青藏線上,成為一名修路工。

在海拔3800多米的三岔河特大橋上,羅正廷親歷了自然的險惡。

大風夾雜著暴雪,橋墩最上面還沒凝固,鋪的棉被、塑料等保溫材料被大風掀開。為防止混凝土被凍,羅正廷和幾個工友去重新鋪蓋保溫材料,突然一名工友因缺氧頭暈導致身體不穩(wěn),從幾十米高的橋墩上跌落……

生命在雪域高原顯得如此脆弱,可是沒有一個人在危險面前退縮。

2006年7月1日,青藏鐵路全線通車。同一天,羅昌強所在部隊正式在昆侖山隧道上勤。

15年來,中隊在無人區(qū)巡邏18萬多公里,熱心救助群眾1561人,排除鐵路落石、野生動物上道、鐵軌凍冰等險情492起,精心守護15萬多趟列車平安穿行。

2015年9月,一頭野牦牛突然撞破護欄闖入鐵道。時任中隊長楊富祥和3名戰(zhàn)士不顧危險,死死抓住牛角,其余戰(zhàn)士一擁而上用警繩拴住牛脖子,合力將野牦牛拉出了鐵道。

2019年8月,昆侖山下鐵路涵洞兩側(cè)地基夯石被洪水沖塌。羅昌強和戰(zhàn)友們,面對一塊塊重達幾十公斤的夯石,跳進肆虐的洪水重壘加固,避免了險情進一步發(fā)生……

“那年我來到昆侖山下,當兵走上云端哨卡;青春的浪漫在雪絨花前,士兵的風流在關(guān)山月下,這條通向遠方的天路就是我為你捧起的哈達……”這首《云端哨卡》是對護路官兵們迷彩青春的真實寫照。

在羅昌強父親和爺爺臨走時,中隊官兵承諾:“一定會沿著青藏公路、青藏鐵路建設者的足跡,將歷史的接力棒傳承下去!”

青藏公路、青藏鐵路就像是雪域高原上的潔白哈達,連接著西藏與內(nèi)地,訴說著一代又一代天路建設者和守護者的故事。

責任編輯:劉祎楠

熱門推薦

习水县| 巴彦淖尔市| 长岭县| 忻州市| 张北县| 石景山区| 恩施市| 响水县| 琼结县| 海晏县| 蒲城县| 上高县| 班戈县| 曲沃县| 太仓市| 德清县| 罗江县| 泰宁县| 叙永县| 遵义市| 迭部县| 城固县| 苍南县| 阳朔县| 双城市| 建瓯市| 大理市| 班玛县| 崇左市| 洛川县| 大同市| 大港区| 富源县| 宜兴市| 安顺市| 西乡县| 合肥市| 敦煌市| 新民市| 任丘市| 公安县|